桑葉常用於中藥。 《神農本草經》列為中品。
別名:霜桑葉。
來源:各種桑樹的乾燥葉,為桑科落葉灌木或喬木。多為栽培。
產地: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。
人物鑑定:大部分商品已破損。完整葉卵形或寬卵形,長約15釐米,寬約10釐米,葉柄長約4釐米,葉基部心形,頂端稍尖,邊緣有鋸齒,葉面密被白色短柔毛靜脈。較老的葉子是較厚的黃綠色。嫩葉薄,深綠色。質脆易碎,不易夾持。氣淡,味微苦。一般認為,霜後採摘的品質較好。
主要成分:含異槲皮苷、黃芪甾酮、少量有機酸、腺嘌呤、膽鹼等。
功效與作用:解熱、祛痰、鎮咳。
性味:苦、甘,寒。
歸經:肺、肝。
功用:疏風清熱,涼血明目。
主治:風熱感冒,咳嗽頭痛,目赤。
臨床應用:
1. 多用於外感風熱所致的輕熱、咳嗽、目赤(如感冒)。
2.用於治療肺熱風熱咳嗽,尤其適用於乾咳、乾咳。
3、與黑芝麻合用,可治療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暈、眼花、頭痛,可明目提神。加丹皮、丹參治偏頭痛。他們中的大多數被當作藥丸服用。
用量:6~12g。
方劑舉例:桑菊飲(《溫病條變》):桑葉9克,菊花9克,苦杏仁9克,連翹12克,薄荷3克(下),橘梗6克,生甘草3克,蘆根18克,水煎服。
註:不同的桑樹品種有不同的葉子。如:
2、孟桑葉邊緣有粗鋸齒,齒尖有尖點。
3、花桑又名葫蘆桑。密被短柔毛,邊緣有厚而鈍的牙齒。 (常見於醫藥產品)。